混凝土强度是否有规律的发生、发展,混凝土表面缺陷能否得以控制,混凝土耐久性是否能够满足使用年限,这些都与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、施工细节以及对混凝土的养护密切相关。在此浅谈施工现场的不规范施工给混凝土质量带来的影响和危害。若您也存在以下不规范施工行为,建议尽早改之。
一:混凝土振捣顺序和方法不当
混凝土振捣未按规定顺序进行,振捣方法不当或局部漏振,会导致局部砂、石集中,使混凝土疏松不密实,出现蜂窝状孔洞或形成局部孔洞,尤其在钢筋密集部位,容易出现蜂窝、露筋等不良症疾。
二: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
水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,因此周围环境湿度对混凝土强度能否正常发展有显著影响。湿度不够,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,甚至停止水化。受干燥作用的时间越早,造成干缩开裂越严重,结构越疏松,强度受到的损失越大,混凝土表面碳化也就越大,耐久性能降低。
三:混凝土浇筑时落程或浇筑层厚度过大
浇筑混凝土时,由顶部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柱、墙等工程,若过高,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从混凝土中分离出去,滚落在混凝土堆的外侧或者底部,或者在倾落过程中,粗骨料先落,而砂浆落于后面,造成混凝土的离析,使粗骨料挤在楼板边角,易形成“蜂窝”、“麻面”、“烂根”或造成砂、石分布不均匀。再者自由倾落高度过高,混凝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,它将砸弯钢筋,使竖向构件箍筋错位,这些都将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。
四:混凝土强度低于拆模强度而过早拆模
混凝土强度低于拆模强度而过早拆模,易在受拉区出现裂缝,甚至受压区也破坏,造成安全事故;混凝土过早拆模将会加大混凝土的徐变量,导致结构变形;过早拆模,由于混凝土强度低,拆模过程中,易出现坍棱掉角或局部坍塌现象,削弱构件断面,影响承载能力和外观质量;因为混凝土强度低,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能力差,在构件自重、施工荷载和其他振动作用下,易引起钢筋在混凝土内滑动,从而降低钢筋的握裹力;过早拆模,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失水,加速混凝土表面碳化使混凝土耐久性能下降。
五:施工现场任意加水
施工现场管理不严,工人为方便于施工,经常出现向已拌好的混凝土中加生水的现象,既没有经过双方技术管理人员的商定认可与鉴证,更未在加水后进行二次搅拌。在一些现场甚至用水管、水枪直接在泵车进料斗中加水,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,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,游离水和层间水增多,增加了混凝土硬化浆体的空隙率,削弱了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的界面粘结力,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。
六:浇筑管理不当,布料不匀
由于浇筑顺序、布料不当,会造成混凝土构件中砂、石料不均匀,影响构件混凝土强度和诸如蜂窝、麻面、孔洞等缺陷的产生,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,也可能构成重大的质量事故。
七:施工现场要求坍落度过大
混凝土结构部位由于钢筋密集,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,要求混凝土坍落度过大,引起骨料沉淀,部分结构浆体密集,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均匀,密实度较差,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。
八:洒生水收面
施工现场工人为了方便收面,洒生水现象也司空见惯,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也不予制止,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。向混凝土洒生水收面,增大了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,增加了硬化浆体的空隙,使混凝土表面疏松,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抗碳化的能力,造成了混凝土表面起灰、返砂和开裂。
总之,商品混凝土属半成品,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和强度是否有规律的增长,需要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浇筑、振捣、养护、遮盖保护等工艺进行精心组织和实施,严格按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,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,确保工程质量。